公众之所以对双轨制如此不满,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安排造成的。这种不公平不仅直接表现在“巨大的待遇差距”上,还表现在双轨制下,公务员可以享受养老极其优厚的待遇,根本不用缴纳任何保险费。相比之下,普通企业的员工不仅养老不如公务员待遇优厚,还承担着更高的养老缴费负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员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记入个人账户。无从业人员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
8、 养老保险制度为何从 双轨制改为单轨法律客观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本养老黄金全国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说。社保改革“双轨制”最终将合并统一养老、医疗及其他社保“双轨制”中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待遇,早已为社会所诟病。以养老斤为例。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反映出这种差距确实存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介绍,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养老》,决定先期在陕、沪、浙、粤、渝五省市开展试点,以支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养老”。
9、 养老保险 双轨制的意义养老Insurance双轨制与我国原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管理体制有关。其实一开始不管是国企还是事业单位,其职工退休后的待遇都是由单位自己解决的。只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同步等原因,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的,企业职工都是“单位人”,在职工资,退休后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
为了平衡不同企业的退休费用负担,广东等地开始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随着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保险制度大规模覆盖企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中国的国企普遍遇到经营困难,很多企业发不出养老金。
文章TAG:双轨制 养老 取消 中国养老保险双轨制